結核病防治
潛伏結核感染悄然潛伏匡列與篩檢不容忽視!
活動紀實
July / 3 / 2025
結核病雖可治癒,仍是我國重要傳染病之一。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,2023年台灣通報結核病新增個案6,584例,死亡452人,發病率為每十萬人口28.2人,雖較十年前下降超過六成,仍高於世界衛生組織(WHO)「結核終結策略」每十萬人10例以下的目標。
 
值得注意的是,社區中還潛藏大量「潛伏結核感染者LTBI」(Latent TB Infection),此類感染者無症狀、無傳染力,但其體內已潛伏結核桿菌,一旦免疫力下降,就有5%至10%的機率在未來發病並具傳染力。尤其在65歲以上長者、糖尿病、洗腎、癌症治療者、長照住民等高風險族群中,LTBI盛行率可高達20%以上;當出現肺結核確診個案時,衛生單位會立即啟動接觸者匡列與篩檢機制,追蹤可能接觸者,並安排胸部X光與干擾素釋放試驗(IGRA),若檢查無活動性肺結核但IGRA呈陽性,即判定為潛伏感染,並建議接受預防性治療,以阻止發病與傳染。
 
絕大部分結核病發病者,其實早在數年前就已感染,若能在潛伏期即診斷並治療,可大幅降低未來轉為具傳染力結核病的風險。研究指出,潛伏結核經3至9個月的預防性藥物治療,可使發病風險降低超過九成。此外,結合「直接觀察治療策略(DOPT)」或「遠距觀察(eDOT)」,能提升治療完成率,減少未來公共衛生負擔。
 
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主任呂燕婷提醒,有結核病患者同住史者;糖尿病、洗腎、免疫抑制等慢性病患;醫護、長照、矯正等高風險工作者;長期服用類固醇、生物製劑者;高齡長者,尤其住於機構內者,以上均需特別留意。若您曾接觸確診者,或屬於高風險族群,若有相關健康問題歡迎來電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02-24621632轉804找王護理師諮詢。




資訊檔案連結依據: